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空間的社會學分析
Sociology of Space 
開課學期
106-1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學系  
授課教師
黃書緯 
課號
Soc6006 
課程識別碼
305 6205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2,3,4(9:10~12:10) 
上課地點
社207 
備註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50人
外系人數限制:1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61umkt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Jane Jacobs在1958年說,「設計一個夢想城市是容易的,重新建造一個生氣蓬勃的城市需要想像力」。這門課就以這句話為精神,首先介紹空間社會學分析的基本概念,從理論發展的歷史討論我們生活的空間是如何被生產出來的?接著藉著不同議題討論這些空間如何影響我們的都市生活,並思考如何藉著重組這些微小空間來重新建立我們想要的生活空間。最後,將空間分析的研究成果以Pop-Up的策展方式呈現。
 

課程目標
1.對都市空間有基本觀察與分析能力;
2.對空間社會分析理論有基本認識;
3.能夠用非文字的方式傳達分析理念。 
課程要求
多讀多看多聽多講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見課程進度 
參考書目
見課程進度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末作品 
40% 
3~5人一組,以新富市場周邊為場域,挑一個空間件進行研究,引導觀眾認識某個空間概念。  
2. 
文字作業 
30% 
有五次,每篇2000∼2500字,有具體的⽥野資料蒐集與紀錄,並能以教材中的理論概念來分析所觀察的相關議題。繳交時間為每週六中午12點之前上傳CEIBA,逾時不候,不接受補交。 
3. 
攝影作業 
10% 
有六次,一張相片(720P),配400字說明。繳交時間為每週六中午12點之前上傳Dropbox paper,逾時不候,不接受補交。 
4. 
課堂討論 
20% 
課前需閱讀⽂本,課堂上就主題與讀本討論。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1  課程介紹 
第2週
9/18  都市的多樣性
• Jacobs, Jane,2007,《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吳鄭重譯),台北:聯經。第二部分。
• Zukin, Sharon. 2012,《裸城》(王志弘 等譯),台北:群學。導論。
• 討論議題:都市到底有啥迷人之處?多樣性需要什麼樣的條件?都市的本真性又意味著什麼?或者,真的有本真性嗎?
 
第3週
9/25  觀察作業
• 現地參訪:新富町文化市場
• 參訪時間:10~11AM
• 回家作業:觀察新富市場周邊,你覺得最能代表這個地方的空間是哪裡?為什麼? 
第4週
10/02  空間的社會生產
• Lefebvre, Henri. ,1994,〈空間:社會產物與使用價值〉(王志弘譯), 收錄在《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夏鑄九、王志弘編譯),台北,明文書局,頁19-30。
• 郭恩慈,1998,〈空間、時間與節奏:列斐伏爾的空間理論初析〉,《城市與設計》,5/6:171-185。
• 王志弘,2009,〈多重的辯證:列斐伏爾空間生產概念三元組演繹與引申〉,《地理學報》,55:1-24。
• 討論議題:我們所生活的空間是如何被「生產」出來的?理想、物理、社會這三種空間概念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 回家作業:在新富市場周邊,那個你覺得最能代表地方的空間,是如何被社會生產出來的?
 
第5週
10/09  雙十彈休 
第6週
10/16  資本的空間
• Harvey, David,2008,《新帝國主義》(王志弘譯),台北:群學。第3章,頁69-106。
• Harvey, David,2010,《資本的空間》(王志弘、王玥民譯),台北:群學。第18章,頁573-598。
• Cresswell, Tim,2006,《地方》(王志弘、徐苔玲譯),台北:群學。第3章,頁87-130。
• 討論議題:空間為什麼是理解資本主義發展的關鍵字?
• 回家作業:資本如何形塑我所觀察的空間? 
第7週
10/23  尺度的政治
• Brenner, Neil. 2010. “The Urban Question as a Scale Question: Reflections on Henri Lefebvre, Urban Theory and the Politics of Scale.” International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vol.24.2 pp.361-378.
• 吳欣隆,2015,〈都市政權之生產:都市政治的理論反思〉,《城市與設計學報》,7/23,頁167-183。
• 林子新,2011,〈找回尺度的階序結構:邁向空間的意識形態政治〉,《地理學報》,第62期19-48。
• 討論問題:為什麼說「都市問題是尺度問題?」多少政治假汝名而行之?
• 回家作業:如果把我所觀察的空間放入「軸線翻轉」的尺度政治中,那會是? 
第8週
10/30  轉向物件網絡
• 王志弘,2014,〈拼裝都市論與都市政治經濟學之辯〉,《地理研究》,第62期:109-122。
• Farias, I. 2010. “Introduction: Decentring the object of urban studies”. In Farias, I and Bender, T. (Eds.), Urban Assemblages: How Actor-network Theory Changes Urban Studies. London: Routledge. pp. 1-24
• 討論議題:親愛的,我把空間分析弄平了....
• 回家作業:可能是環繞著那個物件的行動者網絡構成了我所觀察的這個空間?
 
第9週
11/06  期中考
• 整理之前寫的文章
• 到了該分組的時候
• 有一組叫做策展組
• 如果你有分組不耐症
 
第10週
11/13  鐵皮
• Edgerton, David. ,2016,《老科技的全球史》(李尚仁譯),台北:左岸文化。頁87-117。
• 曾永玲、廖英傑,2009,〈台灣加蓋現象之文化探討與應用〉,發表在中華民國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 洪鳳雅,2009,《台灣鐵皮屋住宅現象之研究—以台南為例》,台南: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 討論議題:鐵皮到底是一個建築特色、彈性材質,還是都市之瘤?
• 課堂作業:幫新富市場周邊的某個鐵皮拍照,說說為什麼拍它?
 
第11週
11/20  * Saval, Nikol. ,2016,《隔間》(黃涓芳譯),台北:貓頭鷹。第4、6章。
* Gandini, Alessandro. 2015. “The rise of coworking spaces: A literature review**.” ***E**phemera: theory & politics in organization,* 15(1): 193-205.
* 討論議題:當我們拿掉研究室的隔間,換上大張木桌,工作的窒息感真的就消失了嗎?
* 課堂作業:「共同工作空間」對新富市場來說是新鮮事嗎? 
第12週
11/27  逃避
• 段義孚,2016,《逃避主義》(周尚意、張春梅譯),台北:立緒。
• 討論議題:每到夏天我要去海邊∼
• 課堂作業:如果要你在新富市場附近找個地方躲起來逃避現實,你會找?
 
第13週
12/04  邊界
• Delaney, David,2017,《領域》(王志弘、徐苔玲譯),台北:群學。第一章,pp.1~48。
• Paasi, Anssi. 1999. “Boundaries as Social Processes: Territoriality in the World of Flows” in Geopolitics, vol. 3(1).
• 討論議題:邊界是如何形成的?疆域對社會來說為什麼重要?哪些物件形塑邊界,並構成了我們的疆域感?
• 課堂作業:噓,過了這條線,就是南萬華了.....
 
第14週
12/11  自然
• Loftus, Alex. 2012. Everyday Environmentalism. Lond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Ch. 1. Pp. 1-20.
• Gandy, Mathew. 2005. “Urban nature and the ecological imaginary”. in Heynen, Nik. eds, In the Nature of Cities: Urban Political Ecology and the Politics of Urban Metabolism. Routledge. Pp. 62-72.
• Ellard, Colin. 2010,《不再迷路》(胡瑋珊譯),台北:大塊文化。頁227-254。
• 討論議題:都市跟自然的關係是什麼?是人造的自然環境較自然?還是閒置的野地較自然?
• 課堂作業:拍一張最能代表南萬華人與自然關係的相片吧! 
第15週
12/18  味道
• Zukin, Sharon,2012,《裸城》(王志弘 等譯),台北:群學。第5章,頁193-231。
• 陳玉箴,2016,〈「道地」的建構:「台灣料理」在東京的生產、再現與變遷〉,《臺灣人類學刊》14(1):7-54。
• 討論議題:空間一定是可見的嗎?味道就看不見啊,但是一聞到,就知道.....
• 課堂作業:這張相片,有南萬華的味道 
第16週
12/25  活化
• Zukin, Sharon. 2012,《裸城》(王志弘 等譯),台北:群學。結論,頁261-294。
• 山崎亮,2015,《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莊雅琇譯),台北:臉譜。第3章,頁97-160。
• John Urry,2007,《觀光客的凝視》(葉浩譯),台北:書林。第6章,頁167-213。
• 討論問題:都市裡頭那些不起眼的廢墟要如何活化保存?觀光化是唯一的出路嗎?社區設計是什麼?不是什麼?
• 課堂作業:關於新富市場的本真與多樣,我想說的其實是.....
 
第17週
1/06  期末展覽(2018/01/06~7@新富町文化市場)
• 利用你們之前寫的文字、拍的相片,重組、深化;
• 把分析性的文字藏起來,改用其他媒材(例如攝影、影片、錄音、物件)傳遞訊息;
• 最後在新富町文化市場以短講加展覽的方式說一個周邊某個空間的故事;
• 如果你是策展組,你的工作就是把各組的故事兜成一個主題,並思考展場流程配置;
• 如果你是評論人,你的工作就是寫一篇評論文章。 
第18週
1/08  課程檢討
• 整理一下過去兩天看展心得;
• 你們怎麼看彼此的期末成果?
• 課程有什麼需要調整的地方?